?抖音入局Vlog,想讓人人變成Vlogger?

如果說2017年的風口屬于共享經濟,2018年的風口來自短視頻,那么到了2019年,我們還能期待什么?

如果說2017年的風口屬于共享經濟,2018年的風口來自短視頻,那么到了2019年,我們還能期待什么?

作為曾經的開年大戲,社交賽道的火熱已如明日黃花;被資本裹挾而出的電子煙也在隨著政策明確之后沒了聲量;在此前提之下,從去年起開始流行的Vlog成為了各家互聯網巨頭押寶的希望。

Vlog全稱video blog,中文譯為視頻博客,當下這種更為個性化的短視頻紀錄生活的表達方式,正在千禧一代中形成新的潮流。從歐陽娜娜、李易峰、關曉彤等明星藝人的帶動,再到微博、抖音、B站等一眾平臺布局推廣,Vlog大有成為短視頻下一個風口的趨勢。

抖音入局Vlog,想讓人人變成Vlogger?

然而這個概念從去年走紅到現在已有一年有余,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,Vlog相比之前短視頻的火熱和增長速度還相距一段距離,不僅沒有誕生刷屏爆款現象,也沒有從小眾圈層走向普羅大眾。

不過這并不影響行業內對其信心。進入2019后,微博在“V影響力峰會”上宣布要給Vlog工具、培訓、流量、商業化等多方面的扶持;B站也在30天Vlog挑戰賽后,不斷在首頁上嘗試新的話題引導內容產出。

動作較大的還有抖音,在去年年底傳出長視頻測試之后,抖音宣布在4月25日全面放開“1分鐘視頻”發布權限,鼓勵用戶進行Vlog創作,并上線針對Vlog創作者的“Vlog10億流量扶持計劃”。

抖音入局Vlog,想讓人人變成Vlogger?

野心勃勃的Vlog,正蓄勢在中國攻城拔寨。


1. Vlog的水土不服

Vlog起源于海外YouTube,和國內仍處在早期不同,在國外經過六七年的積淀,Vlog已經成為成熟且有持續盈利模式的產品,2018年時YouTube上每小時就會產出2000多條Vlog作品。

雖然從2017年初國內便有小部分Vlogger進行創作,但直到資本介入,平臺造勢后仍被短視頻風頭掩蓋。

這在于相比15s的短視頻,4-10分鐘左右的Vlog對于內容創作者的要求更高,無論是敘事能力和視頻拍攝剪輯能力而言。另外,國內相比國外沒有DV文化,對創作者的培養和用戶市場教育也會普遍更難。這導致Vlog這種偏記錄的視頻方式在國內傳播也會受到相應的阻礙。

解決方式只有兩個辦法,自下而上的普及和自上而下的推動。但基于上述原因Vlog這種舶來品很難自下而上形成風潮,要改變這種現狀或許只能依靠平臺完成市場教育。

這對平臺方來說有著更高的要求,首先它的流量需要足夠的高,并且平臺內受眾圈層也要更加多樣。

比如目前,B站和微博是國內Vlog推動力度較大的平臺,但是這兩個平臺的頭部Vlog博主數量比較少,受眾分層也較為固定,很難帶動全民參與Vlog創作。

微博是一個很典型的頭部流量集中的平臺,其用戶更多扮演的角色是觀賞者而非創作者。所以在微博推動Vlog很長時間之后,流量還是聚集在頭部Vlogger中。

而國內Vlog另一個陣地——B站的環境與微博相比有所不同,B站上發布的Vlog,只有少數專職的Vlog Up主帶動,很多Up主除了做Vlog內容外,還制作了其他垂直領域的視頻,比如美妝、美食等。

受限于平臺屬性,如何突破固定圈層或許是這些平臺在推動Vlog時所要思考的下一個命題。

圈層固定帶來的影響是Vlog創作者難以得到足夠的流量支撐,而缺失了流量之后意味著創作者變現途徑受到影響。

在此前剁椒娛投的報道中,國內知名Vlogger孫東山告訴剁主,在國外分發渠道比較固定,Vlogger們只需要負責創作,然后投稿到YouTube上就可以獲得可觀的收益。

而Vlog進入國內之后,Vlogger除了內容之外,還需根據不同平臺屬性去做分發,即便如此,得到的廣告收益也不足以支撐創作成本。


2. 當10億流量注入Vlog后

作為去年風口中的黑馬,抖音已經成為國內外受眾用戶最多的短視頻平臺之一。根據其官方前段時間公布的數據顯示,截止到2019年1月,抖音在國內的月活用戶已經突破5億。

從目前的一些舉動來看,這個短視頻領域的王者也在覬覦Vlog賽道。

據了解抖音宣布在4月25日全面放開“1分鐘視頻”發布權限,鼓勵用戶進行Vlog創作,上線了針對Vlog創作者的“Vlog10億流量扶持計劃”。

并且抖音發起了一系列Vlog主題活動,其中“Vlog日?!痹掝}更已獲得140.5億播放量。

事實上,這不是突然之舉。去年年底時抖音便傳出進行灰度測試,不再限制15秒的時長,開始拓展創作者的內容容量。

彼時就有業內人士向媒體反饋,“抖音的長視頻對我們來說就意味著Vlog,它的流量支持和用戶圈層分布對于創作者而言都相對友好?!痹诙桃曨l之后,抖音入局強調像日記那樣以影像紀錄生活的Vlog,毫無疑問給業界報以極大希望。

作為目前國內流量最大的平臺之一,Vlog和抖音的契合點在于用戶圈層的多樣性,這不僅能給內容創作者帶來更高的曝光度,也讓創作者面對內容選題時更加豐富。

這種天然的優勢使得Vlogger在內容變現上更加合理,多樣性的內容也能夠更好的維護平臺的內容生態,從而不斷吸引創作者輸出更多優質內容,形成良性內容閉環。

知名旅拍Vlogger“牛肉夫妻出逃記”就表示,為了獲取更多關注,在入駐抖音之前常常將內容在各個平臺發,“不僅浪費了很多時間,而且搞得自己很累。聚焦之后就只選擇抖音來記錄?!?/p>

另外抖音之前在短視頻領域積累的社交屬性和大量的UGC屬性內容積淀也能最大化的激活用戶參與Vlog,換句話說,抖音的用戶既是平臺內容的瀏覽者,也是平臺內容的創作者。

抖音也在摸索許久之后作出了更適合中國用戶的調整。如抖音全面開放了一分鐘的權限,把國外Vlog4-10分鐘的時長設定壓縮在了1分鐘之內,這樣既保證了足夠的敘事空間,又降低了創作門檻,減輕了中國用戶的心理負擔。同時,在他們制作的宣傳片《就這樣Vlog》中,更著重向用戶傳遞了“拍Vlog沒有那么難,你想怎么拍就怎么拍”的態度,希望讓中國用戶進一步理解Vlog“記錄生活”的本質概念。

抖音入局Vlog,想讓人人變成Vlogger?


3. 藍海下的Vlog

短視頻的風口之后,內容創作者的下一個增長點在哪?很有可能就是Vlog。

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時間后,短視頻的格局和內容生態已經大抵穩固。如何找到新的創新點和突破點,無疑就是找到了短視頻領域后下一個機遇。

Vlog和短視頻之間恰巧存在著一個相對獨立卻有互相彌補的契合點。如果說短視頻的高效、上劃、流量池層層篩選傾斜的產品設計,給了用戶足夠多和足夠快的選擇,適合內容端的快速引爆;那么Vlog這種偏日常記錄的視頻方式則更有利于塑造平臺粘性和內容調性,對于創作者而言也更容易引起用戶共鳴,吸引用戶從關注內容到關注創作者本身。

并且Vlog在內容上本身就有區別于PGC的特點;現代人的生活都有一定的孤獨和焦慮,持續真實的生活分享,能夠讓他們產生被陪伴和參與他人生活的感覺,這種日?;摹奥币欢ǔ潭壬夏芫徑猬F代人的焦慮和孤獨。

并且無論對于創作者還是平臺方,Vlog這種時長更加寬廣的視頻形式也增加了未來商業化的另一個可能。

目前短視頻受限于內容時長,除了廣告點擊之外商業化延伸空間較小。Vlog通過增加內容時長后,增加了更多的商業植入空間,也可以帶動一批品牌方從中探尋更多的合作場景。

比如此前這個月中旬 LV 在上海舉行《飛行、旅行、航行》專題展覽時,就邀請到知名Vlogger井越和飛豬進行現場拍攝記錄,并為他們提供了服飾、包包等 LV 單品。

品牌方樂于去找Vlogger進行商業合作的目的在于,相比傳統廣告營銷,Vlog內容更加親和,以個人視角拍攝的內容更具創意性、觀賞性以及娛樂性;并且內容取材自然真實,商業合作大多與生活場景相結合,品牌植入痕跡較弱,用戶體驗感良好;相比其他視頻模式,Vlog的內核為人,內容都是在打造個人品牌,創作者的個人特色鮮明,自身粉絲粘合度高,保證了一定的傳播力度。

Vlog對于內容創作者商業化變現的優勢只是其一,更重要的是,抖音入局Vlog,或許會讓更多人對記錄生活產生興趣,讓大眾多了一個表達自我的渠道,回歸到發掘真實生活、進行記錄和創作本身。

分享至:

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

參與討論

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,被各种性器折磨哭求饶的漫画,kmplayer,深爱激情